目前分類:旅遊紀趣 (1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平常音樂在我的生活中僅是上下班在車上陪我的一個朋友,對於音樂的喜好也很固定。這一次跟大家到墾丁,將車上的CD全換成我較少接觸或關注的流行音樂,最有趣的是迷上了這樣的聲音,我想認識我的人一定會大吃一驚,因為太跳tone了,撿起你的下巴,聽聽看吧~

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關山觀落日後,開始尋覓我們這幾天的小窩!幾處不順之後,我們幸運的在關山附近找到民宿"藍與白"。濃濃的地中海風情,有趣的陳設,另闢一格來介紹這與我們相處兩天的小窩囉!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除了小章魚之外,沒有人相信我會打包行囊跟著大夥去旅行~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碰到一連串的#$%~
一切都是可預期的~
但是,在這種時候~
連我的阿揪都離我而去~
就有點~~#$%&*&~

算了不管了~
到墾丁去吧!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高速公路進入到台北市,不難看到矗立在山頂上黃瓦紅牆的圓山飯店,這是台北著名的地標,近年來雖被101所取代,但是對我來說,圓山飯店是數十年來唯一能夠代表台北的地景。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故宮~是這一趟旅行的首站,並非去探望久未欣賞的翠玉白菜,而是去欣賞英國來的"印象畢沙羅"。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搭乘高鐵也是我們台北旅行的重頭戲唷!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唸書的時候常常南北往來~ 但是,真的好好的利用時間看看台北卻是少之又少~ 這一次利用假期,跟哥哥簡單的計畫了一下,帶著大寶貝祖孫兩人開始我們三天兩夜的台北之旅~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鼠年濕冷了很多天,終於有一天,我們能到郊外走走,所以,當阿姨一邀約,不假思索的一口答應。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到書店翻雜誌,在平時的生活裡,有時是一種奢侈,但是,如有閑時,會到書店裡站一下。這一次,回台灣的飛機上,剛好有機會翻翻幾本雜誌。有機會翻到了 "30雜誌",在這一次"30雜誌",剛好分享了幾個想法,讓人覺得十分有趣,回台灣之後,又再繼續讀了一次。原來,書上介紹的是一本新書,其中,提到一 個 新的想法~高感性的六種力量。
今年剛好到而立之年,"三十而立"-總覺得自己還很年輕,但是,似乎所負擔的所面對的不同與以往。工作至今,也有七、八年之久,面對事情不似以往的生澀。 但是,常對生活有不同的想法,由於工作穩定,會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突破,或不同與以往,最重要的是能夠自己面對未來。這一篇文章中,所提到的"高感性的六 種力 量-設計、故事、整合、同理心、玩樂,和意義。讓自己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。尤其,到歐陸之後,對生活又有新的檢視。
這一次,走的是已開發、國民所得排名前幾名的國家。人民對於生活的看法,不同於台灣。就這一次的觀察,應該是許多人對歐洲人看法。許多歐洲人不太在意自己 這一輩子是否功成名就、富可敵國,相反的,對生活中精神層面的要求卻高於東南亞的亞洲四小龍。東方的這幾個國家-日本、台灣、韓國及香港,受到美國的影響 極深。生活習慣、模式,與美國人的生活極為相似。但是,西歐人生活有自己的模式,在大城市中,少有的電影大看板、整潔的街路,假日扶老攜幼的逛假日市集。 另一個不同點大概是旅館吧!歐洲人對於生活的要求不高,不過對於"設計感"卻有自己的見解。沿途,李小姐不斷的告訴我們,歐洲的旅館-不似東南亞,猶如皇 宮般的待遇,不過,清潔、簡單,有些旅館很有設計感。且許多旅館,不論大廳中、房間裡,都有上網的設備,讓商務人士、一般旅客,隨時,都可以上網與世界接 軌。

而最有趣的是,在荷蘭的的旅館,甚至將旅人到該旅館的見聞、想法,集結成冊放置在每一個房間中,作為床頭書,除了排遣旅人在旅途中的無聊感,有可以藉由" 故事",讓人們對這個旅館有留下不同的見解,甚者如我一般想留下自己的故事。
另一個,在歐陸旅遊,由於是路塊相連且地勢平坦,所以,歐陸間以鐵路"整合",甚至,錢幣也逐漸整合。記得第一次到歐洲,當時並沒有歐元,到三個國家,必 須要換三種貨幣,不然就得使用信用卡。第二次到北歐五國,經過五個國家,我開心的搜集到五國的貨幣,但是,其他人則覺得麻煩不已。

文章參考網址~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books/series/series986705931X-1.php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一次的旅途中,有幾次機會可以吃吃當地的食物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德國豬腳。其次,法國大餐也不錯,另外,淡菜的鮮美,也令人難忘。
話說,那一天,在萊茵河畔,剛遊完萊茵河,看到許多的古堡,當天的午餐就是期待已久的豬腳。首先登場的是有名的黑啤酒,我是有名的"一杯倒",所以,當天 只有跟我老媽A一口淺嚐,老實說,嚐起來苦苦的,實在是不知道他好喝在哪裡?緊接的端上一盤白色細絲的酸菜,酸酸的些微帶點香味,沒有韓國泡菜那樣的勁 辣,只是覺得平淡無奇。最後,上桌的是大豬腳。每一次豬腳一上桌,就會聽到驚呼聲。豬腳有多大呢?恩~大約最大的豬腳大小是約長20公分,寬15公分,高 度約莫12公分。皮烤的香酥彈牙,其中的肉卻可以完全熟透,沒有半點血絲,不得不佩服廚師的功力。 剛開始動刀時,大家都很興奮,但是吃到後來,大家開始開始露出難色,這時候,剛剛平淡無奇的酸菜,倒是派上了用場。原來,酸菜可以消去豬腳所帶來的油膩 感,一口酸菜、一口豬腳,嚐來也是另一種美味,如果,適時的再飲啜上一口啤酒,哇!超棒!

其次,較為特別的是比利時的淡菜,其實就是台灣俗稱為"孔雀蛤"的親戚。因為極愛吃海鮮,所以吃淡菜時,可是開心極了。那一天的餐廳的格局都不大,燈光也 較為昏黃,感覺很溫馨。我們四人一組,圍著一個桌子,首先上場即是重頭戲-淡菜。真好,一點都不囉唆,先來鍋淡菜,魚、薯條等菜陸續上場。不過,大家可距 離吃早餐的時間較久了,所以,靜默一陣之後,每一桌的淡菜殼鍋,已經是滿滿的淡菜殼。緊接著的主菜,或許是前菜太出色了,是稍覺得平淡些,不過盤飾之後, 又是另一番味道。果然,人還是視覺系的動物!

在這一趟旅途中,不能忘記提到的就是法國菜。不過,對於我這個挑嘴的台灣人來說,那天的法國菜味道還真不錯,而我最喜歡的是奶油烤田螺。小小的田螺,塞滿 了香菜,細細碎碎的綠色香菜,在佐以橄欖油、奶油下去烘烤。以小小的叉子,輕輕的將田螺挖出,送入口中慢慢的輕咬,享受肉質彈性的同時,香草的香氣也隨之 散出。而我最愛的是,拿著硬硬的法國麵包,慢慢的沾上一點油,原本香硬的法國麵包變得柔軟,而且多了一份香草的香氣,超好吃!

在這一次旅途中,嚐到許多的地方特色食物,不過受限於時間,其次是團體旅行,所以許多地方都受到限制。每一次到新的地點,就會自我期許,下一次可以在歐洲 居住一段時間,如此一來,對當地的民情、甚至食物就會有更多的了解,不再只是走馬看花。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893年Lafayette路上,一對兄弟開啟了法國百貨史的新紀元。到法國的旅遊團,十之八九一定會到Lafayette百貨公司。這個地方有啥特別 之處呢?我想,從逛街這個角度來說吧!到美國紐約就會到布魯明戴爾百貨公司(Bloomingdales)一探究竟,到倫敦就不能漏掉哈洛斯百貨公司 (Harrod' s Department Store),而到法國巴黎就不能不到萊法耶特(老佛爺,Galleries
Lafayette)百貨瞧一瞧。

他是巴黎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,經典的屋頂是建築師Georges
Chedanne1906 年的作品,直至今日已有百年的歷史。到Lafayette的主建築中,如果忍得住滿室的香水味,站在香水櫃的中心,抬頭仰望一下,當年的經典屋頂。充滿異 國風情的屋頂,直至今日仍是華美依舊。再環顧一下四周,層層的華美欄杆、鎏金雕花,或許會有一種錯覺,宛如自己王宮貴族,瑪莉皇后在世,慢慢的欣賞在其中 漫遊。除此之外,想要找到其他的歷史軌跡,仔細在建築的四周找尋,可以看到舊電梯的軌道,從鐵欄杆的雕花,可想而知當年也是奢華如今。



從理智的角度來說,這是一個極能吸金的百貨公司。一進門就是香味撲鼻的香水、化妝品區,大概所有的百貨公司也是這樣的設置,目的是為了吸引女性的消費者, 進到百貨公司中。而且在西方,使用香水也是一種禮貌,所以,這樣的設置無非是想以香氣、優雅的瓶子、夢幻的色彩,刺激人們的感官,置身其中,很難不將錢掏 出來。緊接著是設置在頂樓的紀念品區,他除了販賣與百貨公司有關的產品之外,也將所有與巴黎相關的產品放置在這裡-香頌的CD、咖啡的CD、Maxim's的巧克力。但是,要到頂樓對觀光客來說,有幾種方法,但是無論是使用電扶梯、電梯,都會經過一堆誘惑,看到許多商品,很難不把口袋裡的信用卡掏出來,或是把歐元交到售貨小姐的手上。
不過,在法國買東西也不是件愉快的事情,因為,許多法國人並不喜歡說英文,即便他了解,他也不願意開口。其次,他們的動作極緩,買東西選購或許花了十分 鐘,但是排隊結帳,可能就要花掉一倍以上的時間。但是,這個百貨公司厲害的地方又來囉!亞洲的遊客可以在一樓的四周找到服務台,繞了一周,就看到中文及日 文的服務處。另一個,更貼心的服務是-百貨公司還會幫忙辦退稅,可是幫大家節省了不少荷包裡的錢哩!試想,有這麼多貼心的服務,怎麼能抗拒呢?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 在國外,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遠離台灣的烏煙瘴氣。在台灣,講到街頭遊行抗議,大家的印象,一定是距馬、人牆、激情的群眾以及數以百計的媒體。但是,在比 利時的首都-布魯塞爾剛好遭遇一場抗議活動。沒有警察、沒有距馬,更沒有媒體,人們靜靜的坐在那裡表達自己的主張。前方的照片展示著被侵略者所遭遇的暴 行,血肉模糊的屍體、孤苦無依的小孩,其中的慘況讓人不忍卒睹。他們傾訴的對象是比利時的民眾,所以,以德文或是法文書寫,主要是提醒比利時的民眾關注這樣的問題。
       抗議的人有沒有激情的表現,不能說沒有,我們經過之時,樓梯上的抗議者,突然間站起來大吼,由於是外文,並不清楚他是以哪一國語言表達,不過他激昂的情 緒,也感染了身邊的人,圍觀的人有避走的情形,但是,趨前參觀的人依舊為數不少,許多人都是靜靜的,看著海報上的訴求。那一天晚上,剛好看了幾個頻道 CNN、BBC(因為,歐洲沒有台灣的媒體,算是幸運的吧!)所有的新聞主題,所關注的話題,全部是中東的戰爭,以及全球的情勢,這在台灣,是少見的。
      遊行、抗議是一種表達的方式,或許是幸運吧!剛好經歷的是一場平和安靜的抗議活動。

        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緣際會之故又到歐陸一遊~
這一次走的路線有舊地重遊、有新地探險~不過,在不同的當下,不同的旅伴,經歷的事情就不同,所以對我來說,依舊是新的旅程,這一次的見聞,不單只是不同城市間、國家間的見聞,最有趣的是人的觀察,往後陸陸續續的會利用論文及工作的空檔慢慢的將見聞記錄下來。

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