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媽曾經開玩笑的說,出生的前一天,他還搭車北上,在搭車前還跟阿姨們開玩笑,如果在新竹生,就單名"竹",在桃園生就單名"桃",或許因為這樣,所以,我跟西部的大眾運輸工具很有緣。 昨天。為了參加同學的婚禮,搭車北上,想起自己的搭車史。因為住在方便的街區,所以,公車班次多,又可以使用塑膠貨幣,不用擔心有沒有零錢。塑膠貨幣是唸研究所時留下來的,拿起我的塑膠貨幣,感覺還蠻懷念的,畢業一年了,當時到台北念書,方便起見為了減少零錢,只好準備各式的塑膠貨幣,應付各種交通運輸工具-中部的e卡通(中部的公車)、火車磁卡(火車)、捷運票卡(捷運)、信用卡(高鐵、火車及國光號)及提款卡(各家客運)。 會使用信卡購買車票,還得感謝當時喧騰一時的火車奇案,因為,當時越南新娘離奇的斃命在火車事故中,因為先生用信用卡購買車票,獲得大筆信用卡保險理賠。我還開玩笑的跟老媽說,如果我發生了事故,你還可以多拿到一筆理賠。老媽每次聽完,總是沒好氣的跟我說-不符成本啦!你不如好好的賺錢吧!三年過去了,書也唸完了。結果這幾年的奔波,理賠沒賺到,學位倒是拿到了。 第一次坐高鐵,是研究所論文口試的那一天,當時還在試乘哩!所以,可以以半價的優惠買車票。但是,當時忙著準備口試,跟同時搭乘的旅客以興奮的心情在坐車、賞車大異其趣。高鐵坐了幾次,覺得真的是很方便的運輸工具,縮短了南北距離,但是沿途欣賞風景的樂趣少了。 念研究所的時候,各家客運都坐過了,研一的時候為了減低開支,加快移動的速度,多半選擇便宜的客運。但是,幾次之後,發現價高的客運,雖然價高但是車上倒是可以看電影。唸書以後,娛樂都沒有了,發現了高價客運上的電影院之後,決定奢侈點,改坐高價的客運,來回一趟就可以看完兩部電影。後來,幾次跟媽媽看電視重播的電影時,看個片段都能告訴媽媽情節,媽媽就開玩笑的問我?你哪來的時間看電影啊?不是老嚷著很忙嗎? 大學的時候,超愛坐火車,尤其愛坐海線火車,因為人少且可以看到海。但是,唯讀桐花開的季節,會選擇白天的山線火車。大一的五月,坐火車回家的時候,路經苗栗,當時的舊山線還在營運,滿山的白,加上漫漫的白霧,怎一個美字了得。當時,開玩笑的告訴媽媽-我畢業以後,到苗栗教書好了,因為這樣可以看到滿山的白。媽媽也開心的說好啊~但是,花謝了?那其他的10個月我們怎麼辦呢? 坐火車時,又特愛坐電聯車。喜歡在禮拜六早上回家,因為這樣可以搭早上的電聯車,從新竹開往彰化的區間車,慢慢的一路做回彰化,又不用擔心人多,而且可以看到火車上的人生百態。有時候,喜歡借一本書,一路慢慢的看完一本書。坐車的時候,又喜歡挑最後一個車廂,後面正好是列車長室,記得一次從新竹開始坐,前晚可能睡晚了,上車就開始睡覺,睡到車掌受不了,搖醒我驗票,嘟囔了幾句,一會兒車掌驗票回來了,手上多了一疊報紙,他擔心我路途遙遠車上無聊,拎了幾份旅客不要的報紙讓我解悶。當時覺得車掌先生真是有趣極了! 去年參加研討會時,因為早班沒有對號快到花蓮,只好搭乘電聯車。剛開始搭車的時候,又跟口試時一樣,專心的準備上台報告的資料,但是,東部海岸窗外的風景實在太美,"後山日先照"清晨的金光散落在太平洋上,人也莫名的開闊起,台灣真的是很美的地方啊!很久沒有搭電聯車,東部的電聯車跟西部的又不太一樣。或許是時代不同了吧!搭車的人多半是從宜蘭,準備到花蓮旅遊踏青的人們,一路分享著零食及水,大夥看起來都十分的愜意。回想大學的時候,幾次回宜蘭搭乘普通車,沒有冷氣,車窗還可以打開,路經海邊的時候,海風還可以由窗戶進入車廂內一同旅行。印象最深刻的是經過幾個小站,幾個婦人就會挑著家裡種的菜到繁華的城鎮市場叫賣;有時上來的是挑著魚貨的阿伯,看來今早的漁獲賣完了,想來是要回到家裡準備漁網,出海捕魚為明天準備。經過福隆的時候,就可以看到大家熟知的大嬸,提著菜籃裝著福隆便當,在月台上叫賣。只要拿起鈔票,在窗口搖一搖,一個熱騰騰的便當就會到手。幾年的光景,台灣的經濟與生活形態已經不同於以往了。 從大學時代,就很喜歡坐火車,只是念研究所的時候,因為火車的機動性較差,且通勤的時間較長(如果不塞車,台北到台中只要一個半小時),票價又較客運高。因此,又再唸書的時候多半會依賴客運。畢業了,再幾天就一年了。這一年間,利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機會少了,自己開車的時間多了。坐車的時候,侷限在那個空間裡,有時候可以靜靜的給自己一個沉澱的時間,昨天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,讓自己有機會沉澱下來。下一次,有機會再去坐車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gyil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